校园快讯

您目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校园快讯 > 正文

公司召开应用型团队建设之学术讲座(十一、十二)

2025-10-21

10月20日,学院邀请南京师范大学教授、区域经济与经济地理领域知名青年学者胡晓辉,开展《从演化到关系:国际区域经济韧性研究视角转向与展望》专题学术讲座;同时邀请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百人计划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张衔春,以《区域空间一体化与地方土地财政博弈》为题开讲。两场讲座均由学院副经理戴钰慧主持,城市规划、城市环境、供应链管理、跨境电商等领域教师参会,现场研讨氛围热烈。

首讲由胡晓辉教授开启。他深耕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领域,兼任多国基金函评专家及中外期刊编委,2021至2024年连续获评期刊优秀审稿人。截至目前,他已发表论文90余篇(含20余篇SSCI/SCI论文),主持国家级项目及英国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,解读区域经济议题时兼具国际视野与实践深度。

讲座中,胡晓辉教授从韧性概念的跨学科演化切入,梳理其自物理学发端,延伸至生态学、心理学,最终融入区域经济领域的脉络。结合全球逆全球化、再区域化趋势与我国双循环战略,他指出,政策层面对产业链安全、供应链韧性的重视,正推动区域经济研究迈向新维度。他对比传统区域经济研究与全球化视角下中国模式的差异,拆解经济韧性的脆弱性、抵抗力等核心维度,强调研究重心已从“恢复力”转向长期“适应力与转型力”。针对冲击的多元性,他提出研究视角需从“演化经济学”转向“关系视角”——前者可量化产业抗冲击能力,后者聚焦区域在经济链条中的地位,并以东莞代工产业、台湾芯片产业及浙苏疫情恢复差异为例,让两种视角的实践价值更具象。

第二位开讲的张衔春研究员,深耕空间政治经济学,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洞察。他担任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核心职务,是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,在中外顶刊发表论文百余篇,主持国家级课题,对区域治理与土地政策研究极具话语权。

讲座中,张衔春研究员先点出核心矛盾:区域空间一体化追求要素跨域协同,地方土地财政却长期依赖“土地红利”,易引发地方保护与资源错配,形成特殊博弈。他以珠三角为样本剖析背景:城市经济系统异质、治理残留条块体制,且城市等级差异大、空间治理碎片化,让一体化推进阻力重重。结合珠三角城际铁路案例,他拆解出 08 年前部省联盟、08 年后省市联盟两种建设模式,以及站点选址博弈问题,并介绍省政府“水平整合+ 垂直重构”的危机应对举措。同时,他点出两大核心问题:一是省政府在一体化中角色如何转变,二是重大工程资金来源如何破解;更给出关键指向——区域治理需以省政府为主导,财权与事权动态匹配是项目落地核心,还结合浙江案例提供实践支撑。

参会教师表示,两场讲座跳出单一视角与理论框架,以小切口解析大议题,用清晰逻辑拆解现实难题,既具学术高度与深度,又含实践温度与指导性,为后续研究与工作打开新视野、提供新路径;也为学院相关学科对接国家战略、服务地方发展注入新思考。

下一篇:公司举行2025年新学期期初安全稳定工作会议

微博二维码

微信二维码

微信二维码